|
|
2021年 38卷 2期 出版日期:2021-03-15 |
  |
|
|
|
|
|
|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 |
中国文化产业研究2016年度学术报告 [2017, No.1:53-66] (309) |
· |
清华简《厚父》与《孟子》引《书》 [2015, No.3:33-33] (257) |
· |
主持人语 [2015, No.2:130-130] (216) |
· |
从“化”到“化境”:通向现代的中国古典美学范畴 [2015, No.3:157-160] (206) |
· |
清华简《命训》初探 [2015, No.3:37-41] (184) |
· |
释清华简《命训》中的“耕”字 [2015, No.3:34-37] (175) |
· |
汉代伊尹文献的分类与清华简中伊尹诸篇的性质 [2015, No.3:41-49] (166) |
· |
文明对话与文化比较 [2016, No.2:5-5] (142) |
· |
从部族到国家:元代海上丝路漆器文化的历史与逻辑 [2016, No.1:23-30] (133) |
· |
儒学哲学化的契机:以分析哲学为传统中国哲学开生面 [2016, No.1:5-12] (127) |
· |
统一性、多样性: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胡塞尔意义上的表象 [2017, No.1:5-9] (111) |
· |
“自由贸易区研究”专题深圳前海自贸区文化创新定位与路径 [2016, No.1:31-32] (101) |
· |
文明对话与文化比较 [2017, No.1:14-14] (78) |
· |
徽学与藏学:儒学的区域化表达与民族认同 [2016, No.6:5-10] (76) |
· |
城乡医疗保障“一体化”:制度困境与体系重构 [2015, No.2:110-117] (70) |
· |
印顺与牟宗三的真谛学判释之比较研究 [2015, No.2:79-89] (67) |
· |
甲骨文“史”字考释与史学起源 [2016, No.3:143-147] (66) |
· |
2047年后的香港: “一国两制”还是“一国一制”? [2017, No.1:37-43] (66) |
· |
从“夫妇有别”到“夫妇相和”:近代日本两性关系的形塑 [2017, No.1:22-29] (64) |
· |
文化生态的紊乱与人文品格的异变探微 [2015, No.1:113-119] (63) |
· |
中国自贸试验区需以制度创新应对TPP挑战 [2016, No.1:33-35] (63) |
· |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模式研究 [2015, No.3:144-148] (62) |
· |
行政垄断的经济学分析:根源、损失及破除 [2015, No.3:116-122] (60) |
· |
礼乐文化与中国韵文学的嬗变 [2015, No.3:149-156] (60) |
· |
文化全球化的现代性诉求及其后果 [2015, No.3:92-96] (60) |
· |
朝鲜许兰雪轩诗与明清中国女性文学——以徐媛诗歌创作为中心 [2015, No.3:6-15] (60) |
· |
老子的政治哲学与当代政治实践 [2015, No.1:73-78] (60) |
· |
网络文化产业研究的逻辑起点与问题域 [2016, No.5:29-35] (60) |
· |
胡塞尔视角下笛卡尔感觉与身体观的悖论及解决 [2016, No.3:52-57] (60) |
· |
甲午战争与俄国远东外交政策之选择——对甲午战争的再反思 [2015, No.2:151-159] (6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