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从“化”到“化境”:通向现代的中国古典美学范畴 |
孙 琪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中文系,广东 佛山 528000 |
|
SUN Qi |
Chinese Department, Fosh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shan, Guangdong, 528000 |
|
摘要 “化”作为一个重要的古典美学范畴,较少为学者关注。作为一个母范畴,它在儒家衍生了“化”、在道家则衍生了“物化”、“独化”等子范畴。《庄子》中的“化”思想最为丰富复杂,后世美学范畴“化境”即是承庄子大“化”思想而来。在整个“化”范畴群里,“化境”是在中国古典美学中被用得最多最广的一个子范畴,并且还是一个存活于现代美学中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古典范畴。
|
|
关键词 :
美学范畴,
化,
庄子,
化境
|
收稿日期: 2015-02-03
|
基金资助:广东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台港新儒学美学核心问题研究”(2013WYXM0118) |
作者简介: 孙琪袁博士,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文艺美学研究。 |
[1] |
向勇. 明清朝贡体制下的文化交流与实物往来[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1, 38(5): 5-8. |
[2] |
曹建军. 诉源治理的本体探究与法治策略[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1, 38(5): 92-101. |
[3] |
吴承忠, 王粉粉. 中国区域文化产业结构的趋同与合意性探究[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1, 38(5): 39-47. |
[4] |
周菲菲. 儒学的现代化:日本修养主义的历史演进[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1, 38(5): 13-21. |
[5] |
姚锋. 公共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逻辑困境及行政法调整[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1, 38(5): 48-57. |
[6] |
黎新伍, 黎宁. 双循环战略下贸易便利化对双边贸易成本的影响及空间效应[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1, 38(5): 58-70. |
[7] |
江玉琴. 中国赛博朋克文化表征及话语建构[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1, 38(5): 143-151. |
[8] |
彭大松. 内卷化与逆内卷化:流动人口社会交往的代际流向差异[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1, 38(5): 112-123. |
[9] |
张祥云. 教育学的“人文道理”范式及其特性[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1, 38(5): 135-142. |
[10] |
解学芳, 雷文宣. “智能+”时代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挑战与重塑[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1, 38(4): 56-66. |
[11] |
蔡武进. 文物生态代偿制度建设的“中国路径”[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1, 38(4): 27-36. |
[12] |
顾江, 王文姬. 科技创新、文化产业集聚对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的影响机制及效应[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1, 38(4): 47-55. |
[13] |
孙毅, 王媛. 隐喻认知的具身性及文化过滤性[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1, 38(3): 136-143. |
[14] |
李妍, 韩志伟. 数字资本主义的生成机制及基本特征[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1, 38(3): 144-151. |
[15] |
姜照君, 吴志斌. 社会网络嵌入、信任互惠与文化集群企业创新绩效: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动态分析[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1, 38(3): 38-47.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