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主持人语 |
洪汉鼎 |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北京 100101 |
|
HONG Handing |
Institute of Philosophy,Beijing Rcroemy of Socirl Sciences,Beijing 100101 |
|
摘要 自近代清末民初以来,中国传统哲学需要一个现代转型,似乎是一个公认的事实。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似乎对此观点提出了疑义。按照这种疑义,由于近代以来借用西方话语来进行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中国学者在国际对话中发不出自己的声音,因而在中国哲学的语言表达、沟通和解读上长期处于“失语”状态。这种疑义通过赛义德所谓东方学而提高到更尖锐的程度,认为西方对东方思想的支配和控制,很大程度是通过东方学者对自己文化的“再现”来实现,东方学者通过西方叙述框架和概念系统来再现自己的历史,来对自己的传统进行所谓“现代阐释”和“现代转换”,其实乃是一种对自己传统文化的“自我阉割”。
这里涉及到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转型,也就是所谓现代化或世界化的问题。按照某些人的看法,这种“现代阐释”并不就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和世界化的必经之路。因为这种现代化和世界化其实就是西方化,是西方文化霸权所产生出来的一种殖民话语。相反,按照他们的看法,要实现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和世界化,一定要走另一条道路,就是“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因此要摆脱一切西方的语言和概念叙述系统,回归我们民族原本的语言和概念,走自己过去二千多年一直走来的旧路。
这两条现代化的思路也表现在某些人所谓儒学现代化的途径。如有人认为,儒学的新发展并不在于在中西关系上把西方文化作为自己进行儒学思考、阐发和传承的背景和参照,而在于摆脱一切西方的观念和概念系统,回归自己特有的理解方式,回到中国的原点,才是真正儒学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这里的问题实际上就是西方与东方和古代与现代的关系问题,它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本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关系,二是古代作品与现代解读的关系,当代诠释学正包含了此两个主题,诠释学就是中西方和古现代之间进行沟通的媒介或桥梁。这里所刊出的三篇论文均与上述诠释学的主题相关。
洪汉鼎先生的文章考察了中西方关系和古现代关系,指出现代中国哲学与其说是按照西方模式构建起来的,毋宁说是现代世界哲学审视下的中国哲学。经典型或古典型东西对我们所说的不只是关于过去的陈述,而且也是告诉现代人的真理。历史要在不断地重构中生发出新意,凡是不能与时代、社会的当下需要建立起活生生联系的传统话语,就不可能获得真实的生命力。陈治国先生在文章中指出,现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的起兴和潮动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比较哲学的模式展开的,从诠释学的视野来看,相对于“以西解中”和“以中克西”的比较路径,“以中为主,中西互诠”的研究路径当是更为可取的模式选择。中西比较哲学的成效必然在于中国哲学自身的一种创新性转化与发展。
高宣扬先生的文章主要探讨德法哲学中的诠释以及诠释创新的可能性问题,认为诠释创新的可能性的研究,必须超越诠释的范围,从环绕人的生存的各种外在环境条件的广阔视角与人自身内在深处的复杂精神状态出发,从多学科的跨学科角度,把诠释与生命本身的关系当成诠释的核心,探索诠释过程与生命复杂活动的永恒交错关系。
|
|
|
作者简介: 洪汉鼎,北京市社会科学院资深研究员,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哲学名誉博士,从事斯宾诺莎哲学、当代德国哲学
和现象学、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等研究。 |
[1] |
向勇. 明清朝贡体制下的文化交流与实物往来[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1, 38(5): 5-8. |
[2] |
曹建军. 诉源治理的本体探究与法治策略[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1, 38(5): 92-101. |
[3] |
张晓刚. 习近平关于海洋强国重要论述的建构逻辑[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1, 38(5): 22-30. |
[4] |
吴承忠, 王粉粉. 中国区域文化产业结构的趋同与合意性探究[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1, 38(5): 39-47. |
[5] |
罗国强. 特殊政府承认与继承的界定与原则[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1, 38(5): 83-91. |
[6] |
周菲菲. 儒学的现代化:日本修养主义的历史演进[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1, 38(5): 13-21. |
[7] |
刘训华. 国家海洋战略教育的推进向度[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1, 38(5): 31-38. |
[8] |
姚锋. 公共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逻辑困境及行政法调整[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1, 38(5): 48-57. |
[9] |
牛蕊. 全球价值链嵌入与工资益贫性研究:来自中国企业的证据[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1, 38(5): 71-82. |
[10] |
黎新伍, 黎宁. 双循环战略下贸易便利化对双边贸易成本的影响及空间效应[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1, 38(5): 58-70. |
[11] |
高达. 公司治理中控股股东的主体地位及职权代行机制构建[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1, 38(5): 102-111. |
[12] |
代佳欣, 高凡. 政府数据长期保存:概念认知、国际经验与本土实践[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1, 38(5): 124-134. |
[13] |
江玉琴. 中国赛博朋克文化表征及话语建构[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1, 38(5): 143-151. |
[14] |
彭大松. 内卷化与逆内卷化:流动人口社会交往的代际流向差异[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1, 38(5): 112-123. |
[15] |
张祥云. 教育学的“人文道理”范式及其特性[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1, 38(5): 135-14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