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主持人语 |
李凤亮1 |
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 广东 深圳 518060 |
|
|
|
摘要 2014年12月11日至14日,由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和深圳大学主办,深圳大学文学院、文化产业研究院和深圳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筹)承办的“文化产业发展与文艺理论创新”学术论坛暨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会在深圳举行。此次会议云集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及研究机构的近40位专家、学者,是一次小规模、高层次、前沿性的学术论坛。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江教授,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暨南大学党委书记蒋述卓教授,深圳大学中文系创办者、著名文艺美学家胡经之教授,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所长高建平研究员参加了会议。与会学者围绕论坛主题,就文艺理论发展面临的新文化语境、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强国建设、文化产业发展对文艺理论创新的影响与贡献、新媒介·新文学·新文论等四个议题发言,并展开热烈讨论。
近年来,学界在反思中国文艺理论研究存在问题的同时,一直在探索中国当下文艺理论研究创新的路径。文论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论现实意义的深入发掘,离不开对外国文论创造性的阐释与借鉴,同时,也离不开对于快速发展的文化现实的关注,离不开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的推动。文化产业作为新兴的交叉学科在当下中国方兴未艾,其实用性、跨界性、前沿性有助于推动文论创新。
在笔者看来,文化产业至少可以从三个维度影响和推动文论创新。其一,文化产业为文艺创作、消费和批评理论创新提供了新的背景和语境。随着国民收入和文化需求的双重增长,一个多元化的文化消费时代正在来临,这种文化消费正要靠文化产业的发展来实现。文艺创作、传播、消费离不开这样一个快速变化的文化现实,文艺理论研究也置身于这样一个新创意时代的背景中,受其浸染,因应其变。其二,文化产业发展丰富了文艺理论创新的内容。近年来,文艺理论研究从传统的世界、文本、作者、读者的循环考察,逐步向文学之外的文化领域掘进,20世纪80年代的审美文化研究、90年代的人文精神讨论、新世纪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争论,以至贯穿其中的文化研究浪潮,多层面地丰富了文艺理论研究的内容,显示出文艺理论回应社会文化现实的能力。今天,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文艺理论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类似于消费时代文学的存在方式、跨界写作与交互文本、艺术原创及其价值转换、文学创意与文化创造等命题,频繁进入文艺理论工作者的思考范围。其三,文化产业发展为文学创作及理论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撑。文学不再是一个单一、孤立以至孤芳自赏的艺术形式,而成为整个文化创意活动的有机一环;文学作品的多次开发成为可能,电子阅读、在线消费、互动创作……文学阅读和传播因有了文化产业的技术支撑,而显得更加生动活泼。文艺理论的创新,自然不能忽略文化产业对文学创作消费的这种技术影响。
这里的七篇笔谈,是从“文化产业发展与文艺理论创新”学术论坛的发言中撷取出来的。各位学者视角不同,观点有异,但贯穿始终的是文艺理论工作者对于文化现实快速变化的高度关注,对于文化产业有序发展的热切期待。集中刊发在这里,是希望引发一种思考:面对文化消费的持续变化,作为人文研究的文艺理论,应该以何种姿态参与到对这样一个新文化时代的思考与表述之中?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常务理事会通过了设立“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分会”的申请,相信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因有了更多的文艺理论学者的参与,而将显得更加丰富灵动。
|
|
|
作者简介: 李凤亮,江苏阜宁人,深圳大学副校长、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筹)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
[1] |
向勇. 明清朝贡体制下的文化交流与实物往来[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1, 38(5): 5-8. |
[2] |
曹建军. 诉源治理的本体探究与法治策略[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1, 38(5): 92-101. |
[3] |
张晓刚. 习近平关于海洋强国重要论述的建构逻辑[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1, 38(5): 22-30. |
[4] |
吴承忠, 王粉粉. 中国区域文化产业结构的趋同与合意性探究[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1, 38(5): 39-47. |
[5] |
罗国强. 特殊政府承认与继承的界定与原则[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1, 38(5): 83-91. |
[6] |
周菲菲. 儒学的现代化:日本修养主义的历史演进[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1, 38(5): 13-21. |
[7] |
刘训华. 国家海洋战略教育的推进向度[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1, 38(5): 31-38. |
[8] |
姚锋. 公共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逻辑困境及行政法调整[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1, 38(5): 48-57. |
[9] |
牛蕊. 全球价值链嵌入与工资益贫性研究:来自中国企业的证据[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1, 38(5): 71-82. |
[10] |
黎新伍, 黎宁. 双循环战略下贸易便利化对双边贸易成本的影响及空间效应[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1, 38(5): 58-70. |
[11] |
高达. 公司治理中控股股东的主体地位及职权代行机制构建[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1, 38(5): 102-111. |
[12] |
代佳欣, 高凡. 政府数据长期保存:概念认知、国际经验与本土实践[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1, 38(5): 124-134. |
[13] |
江玉琴. 中国赛博朋克文化表征及话语建构[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1, 38(5): 143-151. |
[14] |
彭大松. 内卷化与逆内卷化:流动人口社会交往的代际流向差异[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1, 38(5): 112-123. |
[15] |
张祥云. 教育学的“人文道理”范式及其特性[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1, 38(5): 135-14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