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研究2016年度学术报告
周建新, 胡鹏林
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广东 深圳 518060
2016 Annual Report about the Research on China’s Cultural Industry
ZHOU Jian-xin, HU Peng-lin
Institute for Cultural Industries at Shenzhen University, Shenzhen, Guangdong, 518060
摘要 2016年我国文化产业研究成果丰富、数量庞大、类别多样,主要涉及文化产业业态、文化产业战略、文化产业模式、文化产业理论、文化产业政策、互联网文化产业领域。2016年我国文化产业研究呈现出以下整体概貌和总体性特征:文化产业理论研究偏重文化理论而忽略产业理论;文化产业模式推崇商业模式而欠缺产业模型;文化产业政策关注外围政策而忽视专属政策;文化产业战略高举战略旗帜而缺乏落地策略;文化产业业态研究重视传统业态而忽视新兴业态;文化产业研究期刊数量少且级别低。综观2016年我国文化产业研究成果,利用互联网发展文化产业,加大对文化产业理论与历史的研究,转变文化产业的研究思维与研究方法,关注文化产业新兴业态研究,加强文化产业投融资方式研究,是未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和深化文化产业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
文化产业理论 ,
文化产业模式 ,
文化产业政策 ,
文化产业战略 ,
文化产业业态 ,
文化产业期刊
Abstract :The year 2016 witnessed a large number of extensive and fruitful researches on China’s cultural industry, which mainly dwelt on the modes, formats, theories, and policies of cultural industry, and Internet cultural industry. The researches are featured by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cultural theories are stressed while industry theories are neglected; business modes are highly praised while industry modes are deficient; peripheral policies are emphasized while culture-specific policies are ignored; general strategies are upheld while execution policies are deficient; the researches on cultural industry formats emphasize traditional formats but neglect new ones; the cultural industry periodicals are small in number and low in level. Given the situation of 2016, this paper offers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increase research efforts in cultural theories and history; change the way of thinking and research methods; take advantage of the Internet to develop cultural industry; focus on the researches on the new formats of cultural industry; increase efforts in the researches on the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modes in cultural industry.
Key words :
cultural industry theories
cultural industry modes
cultural industry policies
cultural industry strategies
cultural industry formats
cultural industry periodicals
收稿日期: 2016-12-10
作者简介 : 周建新,法学博士,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主要从事客家文化、文化产业研究; 胡鹏林,文学博士,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项目发展部副主任、讲师,主要从事文艺理论、文化产业研究
[1] 姚文放.“文化工业”与“文化产业”之辨——法兰克福学派一个关键词的“症候解读”[J].天津社会科学,2016,(2). [2] 葛红兵,高尔雅,徐毅成.从文化工业、文化产业到创意产业——论创意产业的本质界定[J].天府新论,2016,(3). [3] 朱自强.论文化产业理论的几个重要概念[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6,(3). [4] 赵勇.现代文化产业及其审美价值[J].江西社会科学,2016,(6). [5] 单世联.论文化产业的“标准化”问题——以法国思想家莫兰为中心的讨论[J].广东社会科学,2016,(4). [6] 薛永武.论文化产业的经济属性与社会属性[J].山东大学学报,2016,(5). [7] 崔鸽.文化产业的符号化发展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6,(2). [8] 杨云萍.文化创意的娱乐化及其矫正[J].求索,2016,(7). [9] 齐骥.文化规划原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10] 杨祖义.文化产业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法和Sys-GMM法[J].宏观经济研究,2016,(6). [11] 陈少峰.文化产业战略与商业模式[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 [12] 黄锦宗,陈少峰.互联网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创新[J].福建论坛,2016,(5). [13] 向勇.转型期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研究[J].东岳论丛,2016,(2). [14] 王帅,张友祥.互联网驱动下我国文化产业融资模式探讨[J].税务与经济,2016,(2). [15] 欧阳友权,吴钊.“互联网+”与中国文化产业[J].求索,2016,(4). [16] 臧金英.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和发展模式内涵、构建之辨析[J].文化学刊,2016,(4).付斌.文化产业众酬模式发展和创新[J].人民论坛,2016,(8).单羽,李岩山.“工业4.0”背景下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与消费趋势[J].艺术科技,2016,(9). [17] 丁玲华.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模式研究[J].岭南学刊,2016,(2). [18] 李君.艺术品产业与新兴文化产业的跨界融合发展问题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6,(S1). [19] 刑启顺.西南民族文化产业与旅游融合发展模式及其社会文化影响[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6,(4). [20] 翁钢民,李凌雁.中国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及空间相关分析[J].经济地理,2016,(1). [21] 张锦.河南文化产业集聚的基本特点、实践模式与政策建议[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6,(1). [22] 刑启顺.西南山区新型城镇化民族文化产业模式分析[J].贵州社会科学,2016,(8). [23] 王秀伟,汤书昆.文化授权: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模式选择——以中国宣纸集团宣纸文化产业为例[J].同济大学学报,2016,(1). [24] 张振鹏.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研究——基于商业模式建构的视角[J].社会科学,2016,(12). [25] 李凤亮,宗祖盼.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模式与类型[J].山东大学学报,2016,(1). [26] 李凤亮,宗祖盼.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演进机理与历史语境[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6,(4). [27] 李凤亮.深圳前海自贸区文化创新定位与路径[J].深圳大学学报,2016,(1). [28] 邓文君,温雯.法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钻石模型分析[J].学术研究,2016,(1). [29] 魏鹏举,孔少华.内生增长视野下的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思路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2016,(3). [30] 李永乐.文化产业重点项目选择模型分析[J].江淮论坛,2016,(1). [31] 魏鹏举.新常态下中国文化产业金融支持体系的学理探讨[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6,(4). [32] 侯英.文化产业金融支持体系创新研究[J].经济问题,2016,(3). [33] 陈庚,傅才武.文化产业财政政策建构:国外经验与中国对策[J].理论与改革,2016,(1). [34] 周莉,胡慧源.文化产业财政投入的就业效应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6,(7). [35] 朱尔茜.政府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基于公共风险视角的理论思考[J].财政研究,2016,(2). [36] 韩玉军,王丽.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的金融支持研究——基于1995—2013年中国数据的实证分析[J].深圳大学学报,2016,(4). [37] 王佳宁.我国文化产业政策轨迹及其趋势判断[J].重庆社会科学,2016,(5). [38] 王凤荣,夏红玉,李雪.中国文化产业政策变迁及其有效性实证研究——基于转型经济中的政府竞争视角[J].山东大学学报,2016,(3). [39] 陈宇翔,郑自立.中国文化产业政策的架构、效能与完善方向[J].南京社会科学,2016,(1). [40] 向勇,刘颖.国际文化产业的政策模式及对中国的启示研究[J].福建论坛,2016,(4). [41] 单世联,刘述良.政府资助艺术:支持与反对[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6,(1). [42] 傅才武,曹余阳.探索文化领域供给侧与消费侧协同改革:政策与技术路径[J].江汉论坛,2016,(8). [43] 胡慧林.关于文化产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6,(6). [44] 郝婷.转型期我国文化产业制度的三角框架研究[J].科技与出版,2016,(9). [45] 郝婷.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中的政府制度创新[J].编辑之友,2016,(3). [46] 胡安源,王凤荣,赵志恒.文化产业中政府角色定位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6,(5). [47] 张森.基于比较视角的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角色探析[J].兰州学刊,2016,(4). [48] 颜玉凡,叶南客.政府视野下公共文化治理的三重使命[J].浙江社会科学,2016,(3). [49] 蔡尚伟,车南林.“一带一路”上的文化产业挑战及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6,(4). [50] 花建.“一带一路”战略与提升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2016,(5). [51] 范玉刚.“一带一路”战略的文化维度及其区域文化空间塑造[J].人文杂志,2016,(3). [52] 李孝敏.“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文化产业拓展探析[J].求实,2016,(7). [53] 双传学.“一带一路”视阈下的我国文化开放战略[J].东岳论丛,2016,(5). [54] 李凤亮,宇文曼倩.“一带一路”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J].同济大学学报,2016,(5). [55] 戚俊娣,贾连堃.“一带一路”背景下航海文化与蓝色体育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J].东岳论丛,2016,(8). [56] 齐勇锋,张超.“一带一路”战略与中蒙俄文化产业走廊研究[J].东岳论丛,2016,(5). [57] 范玉刚.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理念探讨[J].西沐.小微文化金融战略地位与格局建构[J].刘双舟.文化发展战略与法律保障[J].宗娅琮.文化资源资产化、金融化发展路径的核心要素[J].学习与探索,2016,(6). [58] 涂丹.新业态下文化产业的供给侧改革与调整[J].学习与实践,2016,(5). [59] 齐骥.供给侧与需求侧协同视角下的文化产业发展研究[J].深圳大学学报,2016,(6). [60] 卞晓丹,钟廷勇.空间集聚与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基于要素错配的视角[J].江海学刊,2016,(4). [61] 张祥志,尹靓.基于供给侧改革的文化产业创造力激励研究[J].中国出版,2016,(13). [62] 林秀琴.产业融合与空间融合: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思维创新[J].福建论坛,2016,(6). [63] 耿达,傅才武.带际发展与业态融合:长江文化产业带的战略定位与因应策略[J].福建论坛,2016,(8). [64] 骆育红. 感官故事——技术、媒介与感官体验的关联[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6,(2);孙略. VR、AR与电影[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6,(3);李金辉. 隐蔽在现实中的虚拟——虚拟现实VR视觉影像创作谈[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6,(3). [65] 李凤亮,胡鹏林.文化科技创新发展报告[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66] 于秀娟.VR(虚拟现实)电影生产瓶颈及管理政策研究[J].当代电影,2016,(8). [67] 毕旭玲,汤猛.中国海洋文化与海洋文化产业开发[M].北京:东方出版中心,2016. [68] 金燕,王琼花,吉腾渝.手机文化产业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6. [69] 何荣华.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中的版权条款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影响[J].政法论丛,2016,(5).李瑾.知识产权保护影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及对策[J].统计与决策,2016,(2).王刚,牛维麟,杨伟国.文化产业创意人才素质模型研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6,(2).张铮,熊澄宇.小微文化企业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作用及其培育环境的再认识[J].同济大学学报,2016,(1). [70] 詹一虹,侯顺.网络文化产业研究的逻辑起点与问题域[J].深圳大学学报,2016,(5).黄永林,朱娅阳.互联网众筹对中国音乐产业发展的影响作用[J].深圳大学学报,2016,(1).陈少峰,侯杰耀.互联网文化产业的挑战与对策[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6,(2). [71] 陈娴颖.中国文化产业园区治理模式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杨剑飞.文化产业园区生命周期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李季.中国文化产业园区评价体系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6. [72] 范周.文化产业论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范玉刚.“文化强国”战略视野中的文化产业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