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中国革命理论话语的思想建构
张新标, 刘卓红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Theoretical Discourse of Chinese Revolution in Yan’an Period
ZHANG Xin-biao, LIU Zhuo-hong
College of Politics and Administration,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31
摘要 张新标,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从事思想文化研究;刘卓红,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发展哲学、政治哲学研究。
关键词 :
中国共产党 ,
延安 ,
纪念 ,
理想信念
Abstract :In Yan’an period, CPC commemorated and propagated characters such as great people, progressive intellectuals, and heroes. Through this special discourse system, CPC effectively interpreted and publicized the party’s ideal and faith, nature and objectives, and revolutionary tasks and so on. Besides, this discourse system enabled CPC to build a strong spiritual pillar, gather strength,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of ideals and beliefs for CPC to lead people to seize the state power.
Key words :
CPC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Yan’
an
commemorate
ideals and beliefs
收稿日期: 2015-10-16
基金资助: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历史唯物主义创新研究”(14ZDA004)
[1] 林绪武.论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纪念[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11). [2] 马克思的生平、著作及其事业 [N]. 戈宝权译.新华日报,1940-05-05. [3] 马克思逝世五十周年纪念[J].红色中华,1933,(60). [4] 列宁.纪念恩格斯[J].柯伯年译.解放,1938,(47). [5] 恩格斯的生平、著作及其事业 [N]. 新华日报,1940-11-28. [6] 腊狄客.列宁 [N]. 华林译.新青年,1925,(1). [7] 纪念马克思与孙中山 [N]. 新华日报,1938-05-05. [8] 纪念世界革命导师——列宁 [N]. 新中华报,1940-01-24. [9] 西园.伟大的纪念[J].群众(第1卷),1938,(6). [10] 戈宝权.列宁的著作在苏联和各国 [N]. 新华日报,1940-04-22. [11] 列宁活着呢 [N]. 解放日报,1943-01-21. [12]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262. [13] 何显明.超越与回归——毛泽东的心路历程[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4. [14] 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逝世十三周年及追悼抗敌阵亡将士大会上的讲话[A].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C].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850. [15] 陈金龙.继承与超越:毛泽东与孙中山比较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8. [16] 周恩来.怎样纪念孙先生的伟大 [N]. 新华日报,1938-03-12. [17]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66. [18] 纪念中山先生 [N]. 新华日报,1938-03-12. [19] 纪念马克思和孙中山 [N]. 新华日报,1938-05-05. [20] 洛甫.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党的组织问题.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663. [21] 纪念两个伟人——马克思和孙中山先生 [N]. 新华日报,1939-05-05. [22] 纪念马克思孙中山本市举行盛大晚会 [N]. 新中华报,1939-03-16. [23] 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A].毛泽东选集(第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77. [24] 质问国民党[A].毛泽东选集(第3卷)[C]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06-907. [25] 闻黎明,侯菊坤.闻一多年谱长编[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1088-1101. [26] 闻黎明.闻一多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27] 毛泽东思想万岁(1913-1943)[M].北京:本刊编辑部(内部)1967.162-163. [28] 张新标,刘卓红.改造与型塑:延安时期党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2011,(9). [29] 志敏.七一,向贺龙同志学习 [N]. 晋绥日报,1946-07-01. [30] 中共武乡七区区委会表扬奖励模范党员 [N]. 新华日报(太行版),1948-07-01. [31] 毛泽东.为人民服务 [N]. 解放日报,1944-09-21. [32] David E.Apter & Tony Saich. Revolution Discourse in Mao’s Republic[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4. [33] 防制异党活动办法[A].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政治(五)[C].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79.21-22.
[1]
王昆. 中国共产党党费制度的百年变迁与演进 [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1, 38(4): 125-132.
[2]
潘娜娜.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话语权的建构 [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9, 36(5): 140-151.
[3]
胡洪彬. 防范政治风险:新中国70年来的历程、经验与启示 [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9, 36(4): 31-40.
[4]
张卫明. 言中山而伸政见:近百年中国共产党纪念孙中山的政治意蕴变迁 [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9, 36(2): 146-160.
[5]
邹平学.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治港治澳理论的法治化方向与体系化建构 [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9, 36(1): 24-36.
[6]
朱庆跃. 民主革命时期祭奠仪式在中共政党文化构建中的运用特征及功能价值 [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8, 35(6): 121-130.
[7]
卓成霞. 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的现实逻辑及路径建构 ——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 [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8, 35(5): 90-97.
[8]
张博.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成就与经验 [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6, 33(2): 93-98.